匈牙利學者帕爾(A.Paal)在1914~1918年間進行植物生長的實驗研究時,曾在黑暗條件下,將切下的燕麥胚芽鞘頂部移到切口的一側(cè),胚芽鞘會向另一側(cè)彎曲生長(如圖所示)。這個實驗主要證實()
A.頂端能產(chǎn)生某種影響物
B.合成影響物不需要光
C.“影響物”具有促進胚芽鞘生長效應
D.“影響物”向下傳遞分布不均勻
將某植物幼苗的胚根及芽尖端4mm切去,再將剩余的l0mm的胚根及胚芽每10條一組,分別放入不同濃度的生長素溶液中2天,均保持在25℃。結(jié)果如下表:
較多數(shù)量一組可獲得較精確的平均結(jié)果,減小實驗誤差
將某植物幼苗的胚根及芽尖端4mm切去,再將剩余的l0mm的胚根及胚芽每10條一組,分別放入不同濃度的生長素溶液中2天,均保持在25℃。結(jié)果如下表:
胚芽、胚根的尖端都能產(chǎn)生生長素,去掉后能保證所配生長素濃度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