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做客觀與主觀相符合
B.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
C.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
D.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沒有規(guī)律的世界不可思議
B.物質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
C.只要有量變就會引起質變
D.人的認識能力不受條件限制
A.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B.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C.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D.運動是相對的,靜止是絕對的

最新試題
運用矛盾分析法的相關原理,分析說明上述材料。
請運用聯系的觀點分析有關部門在怒江開發(fā)問題上持謹慎態(tài)度的原因。
30年前,以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村民自發(fā)實行土地“大包干”為標志性事件,中國社會的改革開放進程率先從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起步。從1978年到2008年,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由134元增加4680元,廣大農民不僅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過上了富裕的生活。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又強調,在現有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wěn)定并長久不變、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通過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規(guī)范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農村生產力。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有關原理,分析我國農村30年來的改革舉措。
12個“一號文件”的出臺及所體現的思想是如何體現矛盾分析法的?
“十二五”規(guī)劃的一個突出亮點是“強國”與“富民”同步部署、同步推進。一方面,“富民”以“強國”為前提,國不強則民難富;另一方面,“強國”以“富民”為目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為了實現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必須立足國情,堅持將發(fā)展作為第一要務,努力實現科學發(fā)展,才能真正實現“強國”與“富民”的有機統一。運用所學知識,說明上述材料有哪些哲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