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古代科技發(fā)明與世界其他國家科技發(fā)明的統(tǒng)計資料
材料二:
英國著名科技史學家李約瑟博士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寫道“在公無3世紀到13世紀之間,中國曾保持令西方望塵莫及的科學技術水平,那時中國的發(fā)明和發(fā)現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這一點可以毫不費力地加以證明。……歐洲在16世紀以后就誕生出現代科學……而中國文明卻沒有能夠產生與此相似的現代科學。”
材料三:
火藥、羅盤針、印刷術——這是預兆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項偉大發(fā)明。——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
材料四:
外國人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人卻用經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魯迅《電的利弊》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西歐糧食收獲量與播種量之比,據羅馬時代《克洛米拉農書》記載為4—5倍,據十三世紀英國的《亨利農書》記載為3倍;據《齊民要術》敘述,我國六世紀粟的收獲量為播種量的24—200倍。這主要是因為()
①精耕細作技術的發(fā)達
②小農經濟體制的促進
③中央集權制封建政府的作為
④民族融合的推動⑤北民南遷的影響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最新試題
根據材料一、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醫(yī)體現了哪些中國傳統(tǒng)文化觀念。
南宋紹熙四年(1193年),文人周必大在給友人的信札中寫道,“近用沈存中法,以膠泥銅板,移換摹印,今日偶成《玉堂雜記》二十八事?!毕铝袑Σ牧嫌嘘P信息理解有誤的是()
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歷法改革與中國古代歷法發(fā)展在原因上有何主要異同。
晚清時期是中國書籍印刷走向近代化的重要時期。簡述這一時期中國書籍印刷走向近代化的條件。說明這一時期書籍印刷發(fā)展對社會的影響。
簡要分析材料三所列國家當時吸引中國留學生的原因,根據材料三概括指出國人向外國學習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