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鼎本來是日用的飲食容器,后發(fā)展成為祭祀的“神器”,并被罩上一層神秘而威嚴的色彩?!蹲髠鳌酚休d:“桀有昏德,鼎遷于商;商紂暴虐,鼎遷于周”。這句話反映出()

A.鼎在古代多作為禮器使用
B.鼎是宗法制盛行的主要見證
C.鼎是神權與王權結合的信物
D.鼎是國家政權的象征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2.問答題

中國古代治理國家的準則和規(guī)范歷經(jīng)變化,逐漸形成中國特有的法律傳統(tǒng)。到了近代,受西方的沖擊和影響,近代法律制度逐漸在中國形成。閱讀材料
材料一:
夏、商、西周時期,形成了以“禮”治國的制度體系。“禮”實際上是一種等級制的生活和行為方式,專為貴族所有,即所謂“禮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戰(zhàn)國,出現(xiàn)了“禮崩樂壞”的局面,以法治國的學說和法治逐漸興起。——何懷宏《世襲社會》
材料二: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賞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民不敢犯,故無刑也。而民莫敢為非。是一國皆善也……——《商君書·畫策第十八》
材料三:
唐太宗發(fā)現(xiàn)有一人詐偽做官,便下令處死。但負責審理此案的官員戴胄說:“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當時喜怒之所發(fā)耳,陛下發(fā)一朝之忿而許殺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守被迫收回成命,對他說:“法有所失,公能正之,聯(lián)何憂也!”——《貞觀政要》
材料四:
所謂“旨從內(nèi)降”,就是犯罪案件,在三法司擬罪之前,已由錦衣衛(wèi)擬罪請旨,或直接由君王授意如何擬罪。那么三法司的審判就是走形式而已,這樣的話生殺予奪在予一人。——朱永嘉《錦衣衛(wèi)與東廠、西廠、內(nèi)行廠》
材料五:
在清末新政全面發(fā)展的過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挺上議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發(fā)布了修訂法律的諭旨:“中國律例自漢唐以來,代有增改。……惟是為治之道,尤貴因時制宜,今昔情勢不同,非參酌適中,不能推行盡善。近來地利日興,商務日廣,如礦律、路律、商律等類,皆應妥議??洹?rdquo;——張海鵬等《中國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五中法制改革的原因是“今昔情勢不同”,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哪些情勢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