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孫中山先生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生,逆之者亡。這個世界潮流就是人類社會由專制主義制度向民主政治邁進的必然趨勢。中外仁人志士為建立民主政治進行了不懈的斗爭。
請就專制和民主兩種制度,回答下列問題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認為“與印度文明的不統(tǒng)一和間斷相比,中華文明的特點是統(tǒng)一和連續(xù)?!毕铝兄贫戎凶钣欣诰S護中國政治統(tǒng)一與文明連續(xù)的是()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舉制
D.中央集權制
2.單項選擇題我國古代的姓氏,來源多種,如以祖先的族號:唐、虞、夏、殷;以賞賜的爵位:王、公、伯、侯;以分封的國名:齊、魯、宋、衛(wèi);以擔任的官銜:司徒、司馬、司空、司寇;與姓城、郭、園、池;武、宣、穆、莊;伯、仲、叔、季;陶、匠、巫、卜的來源分別對應的是()
A.以從事的工作、以居住的地方、以親屬的排行、以貴族的謚號
B.以居住的地方、以親屬的排行、以貴族的謚號、以從事的工作
C.以親屬的排行、以貴族的謚號、以從事的工作、以居住的地方
D.以居住的地方、以貴族的謚號、以親屬的排行、以從事的工作

最新試題
材料二與材料一相比,反映出來的法治觀念有何不同?結合所學知識,舉出近代中國資產階級以法制取代專制實踐的一例。
題型:問答題
材料三中出現(xiàn)了古代東西方世界對“民主”一詞賦予的不同含義,請指出它們的不同?
題型:問答題
簡述日本“慕效西法”的經濟政策。分析《日本國志》在甲午戰(zhàn)爭后受到維新派重視的原因。
題型:問答題
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經歷了歷史性的跨越。從1949年到1954年間,新中國法治建設取得了哪兩項主要成就?
題型:問答題
決定對外戰(zhàn)爭是國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內容之一。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①中國隋朝時對高麗用兵,決策者(或決策機構)是()理由是()②公元前420年的雅典:決策者(或決策機構)是()理由是()③1840年英國發(fā)動對清朝的鴉片戰(zhàn)爭,決策者(或決策機構)是()理由是()④1879年德國對法國宣戰(zhàn),決策者(或決策機構)是()理由是()
題型:問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