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火必須下降于腎,與腎陽共同溫煦腎陰,使腎水不寒。腎水必須上濟于心,與心陰共同涵養(yǎng)心陽,使心火不亢,這種相互依存。
即肝腎同源。古人根據(jù)五行學說把藏腑與天干相配,則肝屬乙木,腎屬癸水,故稱。
肝藏血,腎藏精,肝腎精血相互滋生,陰液互相滋養(yǎng),且同具相火,故稱肝腎同源,又稱乙癸同源。
最新試題
治則與治法有何不同?
在寒冷的季節(jié)里應慎用寒性藥物,此用藥戒律稱為()
《素問.至真要大論》:“逆者(),從者()”。
正虛邪實而不耐攻伐的病人,一般采用()
末病先防應注意哪些方面()
中醫(yī)學“治未病”的預防思想,最早見于()
何謂“因地制宜”?試舉例說明之。
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正治法與反治法有何異同?
臨床上如何掌握治標、治本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