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布倫內(nèi)克的《檔案學——歐洲檔案工作的理論與歷史》
B、謝倫伯格的《現(xiàn)代檔案——原則與技術》
C、法國出版的《檔案手冊——法國公共檔案的理論與實踐》
D、聯(lián)邦德國出版的四卷本《檔案學》
E、意大利出版的《現(xiàn)代檔案——理論與實踐》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綜合報告——怎樣才算一個完美的登記室》
B、《論檔案》
C、《一種檔案學理論思想》
D、《登記室及其機構和管理》
E、《關于檔案館的科學》
A、文件的自身屬性
B、文件的形成過程
C、職能活動
D、文件形成時間
A、哈羅爾德·瑙格勒
B、漢斯·布姆斯
C、杰拉爾德·漢姆
D、布里奇福特
A、來源
B、內(nèi)容
C、時間
D、形式
A、1841年的法國“尊重全宗原則”
B、1881年和德國的“登記室原則”
C、1898年的荷蘭《檔案的整理與編目手冊》出版
D、1910年的布魯塞爾大會
最新試題
簡述理論檔案學的構成。
我國從20世紀50年代始,檔案鑒定就有類似職能鑒定論的標準了。
檔案鑒定人員在判定檔案價值時必須考慮保管費用因素,所謂保管費用,是指對以后保管檔案過程中所需要各種費用的估計,它包括()。
美國國家檔案館成立后,正式把來源原則作為公共檔案管理的基礎,決定檔案館的檔案以檔案組合的形式管理。
美國檔案學者謝倫伯格的代表作是()。
加拿大檔案學者凱瑟琳•貝利,認為傳統(tǒng)文件的運動階段大多順向前進,但相當一部分電子文件在特殊情況下可能作逆向運動。
職能鑒定論是()提出的。
屬于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科目的是()
1951年5月創(chuàng)刊的《檔案(材料)工作通訊》,于1953年改名為《檔案工作》。
檔案學基礎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