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語言改變了什么
黃集偉
①我最近10年對網絡語言做了筆記,這是一項業(yè)余愛好。我認為,網絡語言給人們帶來三種變化:生存方式的變化,修辭方式的變化,社交方式的變化。
②說到生存方式的變化,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如網絡所說的“段子化”了,段子本來是一個相聲術語,它是相聲作品當中的一小節(jié)或者一小段。歷經10年的網絡演變,段子已經成為人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內容,幾乎是無段子無飯局,無段子無聚會,無段子無社交,人人都是段子手。
③再說修辭方式的變化,近十年的網絡語言最為活躍,這里僅列出三種修辭方式的變化,即壓縮、反轉和迭代。
④壓縮,很多貌似無法壓縮的詞語或句子,被網友活生生地壓縮了,像“高大上”“不明覺厲”等詞。按照語文修辭學,這些詞是不能這樣壓縮的,但是網友就這么壓縮了,而且傳播范圍很廣。
⑤反轉,本來是一種修辭格,在網絡時代,反轉修辭格的大量涌現有目共睹,如“撩”字,大家都非常熟悉,“撩”的基本意思是“撩逗”,詞性偏向于貶義,有“輕薄”的意思,但它被網絡化以后,已經從貶義詞轉為中性詞。
⑥迭代,本身是網絡術語,一般用這個術語描迷網絡語言的變化,漢語就是在迭代的過程中不斷地演變。如我的一位朋友在微信里說:“難道‘眾籌’真的不是‘要飯’的別稱嗎?”這句話雖然很刻薄,但也有一定道理。從語文角度看,有時候所謂的迭代變來的詞仍然是換湯不換藥。
⑦網絡語言還帶來了社交方式的變化,例如表情包社交,它最早是來源于QQ的表情包,伴隨著社交媒體的膨脹而飛速發(fā)展。表情包語言是一種圖片語言,一種基于“直觀+吸睛”合成的信息符號,近年成了網絡交流的常用符號。
⑧牛津辭典曾經選出的年度熱詞就是一個表情包--一張喜極而泣的臉。這張笑哭了的臉是當年全球使用率最高的表情包,這種細致入微的表達方式,跨越了不同的語言局限,成為現代人最高頻使用的單個有意義元素,在便利性與信息量上同時占優(yōu)。
⑨表情包的流行,有兩個原因:一是方便,在泛社交年代,便捷交流是生活中的首選;二是豐富,表情包的使用,其實是既通用又個性,既清晰又含糊,一個笑中帶淚的表情,在不同語境中,可以解讀成苦笑、笑哭,也可以解讀成無奈等。
(摘編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A.第①段“我最近10年對網絡語言做了筆記,這是一項業(yè)余愛好。”這句子中,“這”指代“我最近10年對網絡語言做了筆記”。
B.本文的中心論點為“網絡語言給人們帶來三種變化:生存方式的變化,修辭方式的變化,社交方式的變化”。
C.第⑥段主要運用舉例論證和引用論證的論證方法,使論述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D.選文的結構方式為:總(①)--分(②③④⑤⑥⑦⑧)--總(⑨)
材料一:
從全國范圍看,盛產快遞小哥的大省有廣東、山東、河南、浙江、江蘇。在2018年全國快遞員數量排名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排前五名。快遞員對國民經濟的助推作用不可忽視,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每季度快遞支撐網絡零售額接近1.5萬億元人民幣,快遞業(yè)務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6.2‰,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直接貢獻率為1%。
材料二:
快遞員數量、快遞業(yè)務量以及網絡零售市場交易額變化情況。
材料三:
快遞員的年齡:主要以20-40歲的80后和90后為主。性別:以男性為主,女性快遞員的比例在逐步增加。學歷:以職高、技校畢業(yè)生為主。工作時間:80%的快遞員每天工作超8小時。月薪:平均月工資在4500元左右。行駛路程:快遞員每月送快遞的平均路程約2000千米,相當于從北京到廣州。印象:熱情、踏實、善良、積極、效率、勤奮、快速、勇敢、責任、吃苦耐勞。
①加強對快遞員教育,提高服務意識;
②完善標準化操作流程;
③營造良好的企業(yè)文化;
④健全規(guī)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