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氯鹽含量增大,臨塑荷載增大
B.氯鹽含量越高,可塑性越低
C.遇水即發(fā)生強烈的膨脹作用,透水性減弱,密度減小
D.具有一定的腐蝕性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1/2
B.1/3
C.1/4
D.2/3
A.溫度
B.氣候
C.干燥
D.濕熱
A.10%
B.15%
C.20%
D.30%
A.常與較粗顆粒相摻雜,疏松而不均勻,透水性較好,易于壓縮固結
B.顆粒較細,孔隙比大,強度低,底部含有貝殼和生物殘骸碎屑
C.孔隙比大,結構疏松,含水量高
D.常與薄層(或透鏡體)砂交錯沉積
A.巖溶發(fā)育情況、含水層和隔水層的分布、河谷和分水嶺的地下水位,對水庫巖溶滲漏的可能性進行分析
B.調(diào)查巖溶發(fā)育規(guī)律,主要喀斯特通道的延伸和連通情況,隔水層的分布、隔水性能及封閉條件,地下水的補排條件及地下水分水嶺的位置、水位,估算滲透量,初步評價滲漏對建庫的影響程度和處理的可能性等
C.查明地下水位及其動態(tài),相對隔水層的分布、厚度和延續(xù)性,巖溶滲漏的性質(zhì),主要滲漏通道的位置、形態(tài)和規(guī)模,估算滲漏量,提出防滲處理的范圍和深度
D.核定壩基、壩肩和滲漏地段的防滲處理范圍
最新試題
濕陷性黃土的勘察,取土勘探點中應有一定數(shù)量的探井,在Ⅲ、Ⅳ級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探井數(shù)量不得少于全部勘探點的()。
某紅黏土的天然含水率與土的液限之比(aω)為0.80,則該紅黏土的堅硬狀態(tài)為()。
巖溶發(fā)育的基本條件不包括()。
根據(jù)《水利水電工程地質(zhì)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可行性研究階段水庫巖溶滲漏勘察的內(nèi)容應為()。
受到振動時,軟土的結構連接被破壞,強度隨之降低戰(zhàn)變成稀釋狀態(tài),這就是軟土的()。
巖土中易溶鹽含量大于(),且具有溶陷、鹽脹、腐蝕等特性時,稱為鹽漬巖土。
濕陷性黃土一般當液限小于()時,濕陷性較強。
某紅黏土按含水比劃分為可塑狀態(tài),則土的天然含水率與土的液限之比(aω)應為()。
溫度達到或低于0℃并含有固相水的各類土,稱為凍土。凍土分為多年凍土和季節(jié)凍土。多年凍土是指凍結狀態(tài)大于等于()年的土。
巖溶發(fā)育的主要影響因素不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