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0
B.165
C.180
D.195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422+8
20,4Φ12@100(雙向各四肢,下同)
B.1220,4Φ12@100
C.1222,4Φ12@100
D.1225,4Φ12@100
A.15000
B.19500
C.36000
D.45720
A.1500
B.1760
C.1920
D.2400
A.0.0172
B.0.020
C.0.022
D.0.024
某12層現(xiàn)澆框架-剪力墻結構,抗震設防烈度8度,丙類建筑,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Ⅱ類建筑場地,建筑物平、立面如下圖所示,非承重墻采用非黏土類磚墻。
由于結構布置不同,形成四個不同的結構抗震方案。水平地震作用分析時,四種方案中與限制結構扭轉效應有關的主要數(shù)據(jù)見下表,其中Tt為結構扭轉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為平動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u1為最不利樓層豎向構件的最大水平位移,u2為相應于u1的樓層水平位移平均值。試問,在抗震設計中,如果僅從限制結構的扭轉效應方面考慮,下表中哪一種方案對抗震最為有利?()
A.方案A
B.方案B
C.方案C
D.方案D
最新試題
當?shù)踯嚍橹屑壒ぷ髦茣r,作用在每個車輪處的橫向水平荷載標準值最接近于()kN。
《高規(guī)》6.2.5條規(guī)定,框架梁端部截面組合的剪力設計值式中,Mb1、Mbr分別為梁左、右端逆時針或順時針方向截面組合的彎矩設計值。當抗震等級為一級且梁兩端彎矩均為負彎矩時,絕對值較小一端的彎矩應取為零。我的問題是:(1)這里的"負彎矩"如何理解?(2)計算Mb1、Mbr時已經(jīng)考慮了地震組合,即已有重力荷載代表值的效應在內了,為什么還要再加上vGb?(3)作用效應組合有許多種,公式中的Mb1、Mbr是不是要求為同一個組合?
2010版《抗規(guī)》第3.9.3條中所說的可用于箍筋的"HPB300級熱軋鋼筋"是怎樣的一種鋼筋?
單向板上在(b×l)面積上的等效均布荷載q最接近于()kN/m2。
結構的總豎向地震作用標準值FEvk最接近于()kN。
第8層的豎向地震作用標準值Fvgk最接近于()kN。
建筑設計中多處需要控制層間剛度的比值,能否總結一下?
梁端截面根據(jù)實配鋼筋(計入受壓筋)和材料強度標準值確定的Mbua,要不要考慮γRE?
《高規(guī)》中涉及的內力調整很多,能否總結一下?
采用《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第3.2.4條的簡化規(guī)則,計算在四種荷載下柱腳A處的最大彎矩設計值MA應為()k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