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框架-核心筒結構必須有核心筒;板柱-剪力墻結構無核心筒
B.框架-核心筒結構有周邊框架梁;板柱-剪力墻結構無周邊框架梁
C.框架-核心筒結構的核心筒與周邊框架之間宜采用梁板結構;板柱-剪力墻結構樓蓋可無內(nèi)部縱梁和橫梁
D.框架-核心筒結構的各層框架柱只需承擔相應方向地震剪力的20%;板柱-剪力墻結構中的各層板柱部分應能承擔相應方向地震剪力的20%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某擬建的高度為59m的16層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框剪結構,質量和剛度沿高度分布比較均勻,對風荷載不敏感,其兩種平面方案如下圖所示(單位m)。假設在如下圖所示的作用方向兩種結構方案的基本自振周期相同。
A.1.5∶1
B.1.15∶1
C.1∶1
D.1∶1.2
一鋼筋混凝土排架,由于三種荷載(不包括柱自重)使排架柱柱腳A處產(chǎn)生三個柱腳彎矩標準值,MAgk=50kN·m、MAqk=30kN·m、MAck=60kN·m(見下圖),MAgk是柱頂處屋面桁架上永久荷載的偏心反力產(chǎn)生的,MAqk是柱頂處屋面桁架上活荷載的偏心反力產(chǎn)生的,MAck是柱中部吊車梁上A5級軟鉤吊車荷載的偏心反力產(chǎn)生的。風荷載作用下產(chǎn)生的柱腳彎矩標準值MAwk=65kN.m(見下圖)。
A.255.3
B.239.2
C.228
D.210.3
一單層平面框架(見下圖),由屋頂永久荷載標準值產(chǎn)生的D點柱頂彎矩標準值MDgk=50kN·m。
A.130
B.102
C.96.9
D.95
某城市郊區(qū)有一30層的一般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如下圖所示。地面以上高度為100m,迎風面寬度為25m,按50年重現(xiàn)期的基本風壓w0=0.60kN/m2,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為1.3。
若該建筑物位于一高度為45m的山坡頂部,如下圖所示,建筑屋面D處的風壓高度變化系數(shù)μz最接近于()。
A.1.997
B.2.290
C.2.351
D.2.616
某城市郊區(qū)有一30層的一般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如下圖所示。地面以上高度為100m,迎風面寬度為25m,按50年重現(xiàn)期的基本風壓w0=0.60kN/m2,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為1.3。
A.1.616
B.1.945
C.2.462
D.2.505
在一展覽館的樓面上,有一靜止的展品及其墩座,其自重的標準值共為30kN;墩座經(jīng)厚50mm的墊層坐落在板跨為3m(單向板)、板厚為150mm的鋼筋混凝土樓板上。該展品的四周無其他展品的展覽區(qū)(見下圖)。墩座平面l--板跨;bcx、bcy--分別為平行、垂直于板跨的荷載作用面的計算寬度;b--局部分布荷載的有效分布寬度。
A.3.27
B.2.85
C.2.69
D.0.75
在一展覽館的樓面上,有一靜止的展品及其墩座,其自重的標準值共為30kN;墩座經(jīng)厚50mm的墊層坐落在板跨為3m(單向板)、板厚為150mm的鋼筋混凝土樓板上。該展品的四周無其他展品的展覽區(qū)(見下圖)。墩座平面l--板跨;bcx、bcy--分別為平行、垂直于板跨的荷載作用面的計算寬度;b--局部分布荷載的有效分布寬度。
A.10.11
B.6.61
C.4.8
D.3.5
最新試題
第8層的豎向地震作用標準值Fvgk最接近于()kN。
2010版《抗規(guī)》第3.9.3條中所說的可用于箍筋的"HPB300級熱軋鋼筋"是怎樣的一種鋼筋?
框架梁柱節(jié)點核心區(qū)抗震驗算,應注意哪些問題?
工程所在場地的地基土的構成如下表所示。若有抗震要求時,確定其建筑場地類別為()類。
底層中柱A的豎向地震產(chǎn)生的軸向力標準值NEvk最接近于()kN。
當?shù)踯嚍橹屑壒ぷ髦茣r,作用在每個車輪處的橫向水平荷載標準值最接近于()kN。
由桁架上永久荷載、活荷載和吊車荷載產(chǎn)生的柱腳最大彎矩設計值MA應為()kN·m。計算時對效應的組合不采用《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第3.2.4條的簡化規(guī)則。
采用《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第3.2.4條的簡化規(guī)則,計算在四種荷載下柱腳A處的最大彎矩設計值MA應為()kN·m。
單向板上在(b×l)面積上的等效均布荷載q最接近于()kN/m2。
當估算圍護結構風荷載時,方案a和方案b相同高度迎風面中點處單位面積風荷載比值,最接近于()。提示:按《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