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中國家庭結構的明顯變化是在20世紀20年代左右。根據(jù)調查顯示,盡管一些富裕之家仍然保持傳統(tǒng)的大家庭,但是4—6口之家的小家庭在北洋政府時期已較為普遍。這樣的家庭規(guī)模已經(jīng)不是多代同堂或多個已婚子孫或兄弟共存的大家庭,而多半是夫妻與已婚子女組成的“直系小家庭”。上述家庭結構的出現(xiàn)()

A.標志著中國傳統(tǒng)宗法制的崩潰
B.是中國社會人權和個性解放的結果
C.標志著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濟結構的逐漸解體
D.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的結果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華僑商人陳啟沅出生于一個世代以農桑為業(yè)的家庭„„1854年出國經(jīng)商,20年中遍歷南洋各埠„„1873年回國后,在南海簡村創(chuàng)辦(繼昌隆)機器繅絲廠”從材料中我們可以得知()

A.華僑們都非常熱心對祖國的投資
B.繼昌隆是第一家僑資企業(yè)
C.說明民族資本主義在中國已產生
D.清政府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

3.單項選擇題《從科舉制度的廢除看近代以來的文化斷裂》一文指出,農村知識分子大量地單向地向城市流動,并在城市中去尋求自己的生存與發(fā)展的機會與空間,是清末民國以來社會變動的一個基本趨勢。這一趨勢說明的實質問題是()

A.近代中國工業(yè)化的發(fā)展趨勢
B.近代農村生活的艱辛導致人才外流
C.近代城市生活對農村人才的強大吸引力
D.近代城市和農村的差距日益擴大

最新試題

1799年,英國政府出臺了《反結社法》,以強力干預手段來應對日益發(fā)展的勞資沖突。但迫于各方壓力,1824一1825年間,《反結社法》被廢除。促成這種轉變的原因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48年5月,中國民主同盟臨時總部響應中國共產黨“迅速召開政治協(xié)商會議,討論并實現(xiàn)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lián)合政府”的號召,認為政治協(xié)商和聯(lián)合政府的政治主張“是一切民主黨派和民主團體乃至全國人民的共同要求”,也是民盟“一貫的奮斗方針”,并明確提出新政協(xié)應由“中央來召集”。這說明()。

題型:單項選擇題

史料教學法是指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對相關的史料進行處理,使學生自主地從材料中獲取歷史信息,并利用這種信息完成對歷史探究的一種教學方法。以下關于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說法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有學者認為,中國自鴉片戰(zhàn)爭到辛亥革命只有70多年,革命前沒有一次像樣的思想啟蒙,因此,民國建立后沒有出現(xiàn)期待中的民主政治,政局反而更混亂。該學者旨在說明()。

題型:單項選擇題

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發(fā)展歷程中,議會進行改革,工業(yè)資產階級獲得了更多的議席,大大加強了在議會中的作用,這是哪一次歷史事件的結果?()

題型:單項選擇題

《卿云曲》曾被選為中華民國的國歌,歌詞為:“卿云爛兮,漫漫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痹摳柙~頌揚了辛亥革命()。

題型:單項選擇題

北魏均田制規(guī)定:“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畝,婦人二十畝,奴婢依良。丁牛一頭受田三十畝,限四牛。”唐朝取消了寡妻妾以外的一般婦人,官戶以外的一般奴婢和耕牛的授田。唐代均田制的變化反映了()。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世界文明史》記載“羅馬公民最可貴的特權就是他的身體、財產、權利受法律保護。它在涉訟之時可不受刑罰或粗暴對待,羅馬法最值得贊美的是它保護個人對抗國家?!辈牧媳砻鳎_馬法的價值主要在于()。

題型:單項選擇題

梭倫改革頒布的《解負令》規(guī)定,廢除雅典公民以人身作抵押的一切債務,禁止再以人身作抵押借債,在公民中取消債務奴隸制,由國家出錢把因無力還債而被賣到異邦為奴的人贖回。《解負令》的頒布()。

題型:單項選擇題

某教師在講解鴉片戰(zhàn)爭一課時,展示了《南京條約》的原始條文節(jié)選,提問這些條約內容損害了中國什么權益,最后得出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請問這位教師運用了什么教學方法?()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