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中世紀指的是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到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時代(13世紀末至14世紀中葉)的這段時期。這一時期在歐美普遍被稱作“黑暗時代”,主要是因為()
A.沒有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統(tǒng)一政權,封建割據(jù)帶來頻繁的戰(zhàn)爭
B.科技和生產力發(fā)展停滯,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之中
C.世俗封建主與天主教會雙重統(tǒng)治,社會失去活力
D.在歐洲文明史上社會發(fā)展相對緩慢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當代美國政治理論家羅伯特·達爾指出:“在民主國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強大,遠勝于普通公民,但他們還不是專制君主。”這表明()
A.民主國家難以避免君主專制
B.政治和官僚精英權力受到制約
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權利
D.“主權在民”的觀念在不斷強化
2.單項選擇題19世紀70年代到一戰(zhàn)之間,德國步入了工業(yè)化的快車道,尤其是鋼鐵工業(yè)、化學工業(yè)、機器制造業(yè)等部門的產量增長很快,并躍居到世界第二工業(yè)強國的地位。與此相關的因素有()①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②注重科技創(chuàng)新③確立共和政體④對外殖民擴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最新試題
朱熹將一個人的教育分成“小學”和“大學”兩個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的階段,八至十五歲為小學教育階段,其任務是培養(yǎng)“圣賢壞璞”,十五歲以后為大學教育,其任務是在“坯璞”的基礎上再“加光飾”,重點是“教理”。據(jù)此可知()。
題型:單項選擇題
有人認為反法西斯戰(zhàn)爭是從九一八事變后中國抗戰(zhàn)開始的,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起點是九一八事變。如果這一論點成立,那么支持它的最有利論據(jù)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1799年,英國政府出臺了《反結社法》,以強力干預手段來應對日益發(fā)展的勞資沖突。但迫于各方壓力,1824一1825年間,《反結社法》被廢除。促成這種轉變的原因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世界文明史》記載“羅馬公民最可貴的特權就是他的身體、財產、權利受法律保護。它在涉訟之時可不受刑罰或粗暴對待,羅馬法最值得贊美的是它保護個人對抗國家?!辈牧媳砻鳎_馬法的價值主要在于()。
題型:單項選擇題
《卿云曲》曾被選為中華民國的國歌,歌詞為:“卿云爛兮,漫漫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痹摳柙~頌揚了辛亥革命()。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