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試題

什么是犯罪的不作為?

題型:問答題

構成不作為犯罪前提的特定義務來源于三個方面,即()引起的義務。

題型:填空題

被告人李某,男,45歲,農民。被告人李某見一群農民在他家自留山坡上控樹蔸作柴燒,很是生氣。遂對其子說:“咱倆從山后面爬上去,往山下滾石頭,砸死他幾個,看他們以后誰還敢來挖?!备缸觽z悄悄爬到山頂,一齊沿著挖樹蔸人左側約5米遠的山溝,連續(xù)不斷地往下滾石頭,挖樹蔸人紛紛躲避。其中一塊石頭在往下滾的途中撞著溝邊一塊巨石而橫飛向挖樹蔸的農民,將其中一人擊倒,滾落山腳死亡。請分析:李某行為時的心理態(tài)度是什么?為什么?

題型:問答題

犯罪對象

題型:名詞解釋

1997年10月15日,某校學生陳某(1981年11月生)與同學吳某因一件小事發(fā)生爭吵,繼而動手扭打起來。陳某被吳某打倒在地,頭碰到水泥地面,磕出一個大包。陳某極為惱怒,從地上爬起來后便掏出隨身攜帶的一把水果刀猛地向吳某腹部捅去,致使吳某脾臟被刺破,倒地休克(法醫(yī)鑒定為重傷)。經(jīng)送醫(yī)院搶救,吳某脫離危險,一個月后痊愈。請分析:陳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

題型:問答題

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屬于()刑事責任能力的人。

題型:單項選擇題

在犯罪客觀方面的諸多事實特征中,()是一切犯罪構成客觀方面的必備要件。

題型:單項選擇題

按照(),犯罪客體分為一般客體、同類客體和直接客體。

題型:單項選擇題

犯罪客體應如何分類?

題型:問答題

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人犯罪,應當負完全刑事責任。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