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

下面不屬于《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評價的基本原則”的一項是()。

A.語文課程的評價要突出整體性和綜合性,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幾個方面進行全面考查
B.課程評價具有檢查、反饋、診斷、激勵和發(fā)展等多種功能,但首先要充分發(fā)揮檢查、診斷的功能
C.評價要有利于鼓勵學生對課程的選擇,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采用靈活多變的評價方法
D.語文課程評價要鼓勵學生、學校、家長、教師、同伴等多個主體共同參與,交互活動

題目列表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

下面是一位高中生的習作,閱讀并完成下列各題。案例:生活中的一朵浪花①漂亮的小米班上轉來一名新同學,是個陽光男孩。他與小米成了同桌。②“嗨,你好,以后多多關照。”男孩很陽光地向小米打招呼,還在埋頭補覺的小米聞聲抬頭,又慵懶地低下了頭,只留給男孩一個“嗯”。③男孩對漂亮的小米很熱心。他上課很認真地做筆記,下課后就主動塞給小米,因為他知道小米上課不是跟周公約會,就是靈魂出竅找仙人打牌去了。晚自修時見小米對著如芝麻般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頭昏腦脹時,男孩總會很耐心地教她發(fā)音,給她講解單詞的意思。小米課上被老師提問而問呆若木雞時,男孩也會在一旁細聲提醒她……一個月下來,小米對這位同桌的好感頗增。他們形影不離,小米甚至對男孩多了一絲特別的情愫。④終于一天,小米懷揣著一份期待,問男孩:“你為什么對我這么好呢?”男孩先是楞了一下,然后揚起嘴角說:“因為我來這個班不久,想快點融入你們,所以我就要對別人好,這樣大家才會更快的接受我,你是我同桌,我當然會對你更好了。”⑤小米聽完失望地“哦”了一聲,面向窗外,正自嘲著自己的自作多情時,男孩像以前一樣好聽的聲音一如既往地又一次響起:“其實你不笨,只是沒掌握學習方法。你這么漂亮,人緣那么好,如果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問題,大家一定會努力幫你的。以后有什么事情都可以來找我,我一定盡我所能幫助你。”小米回頭,男孩的一張陽光燦爛的笑臉讓小米感到無比溫馨,她也回以一個純純的笑。⑥小米明白:我哪里比別人笨呢,一個月來在男孩的幫助下我已不再害怕背冗長的文言文,不再躲避數(shù)學枯燥的幾何函數(shù),不再對著一堆字母組成的單詞發(fā)愁,別人能做到的我也可以!⑦一晃眼,幾年過去了,男孩在南方上學,小米則被北方一所高校錄取,他們離得很遠,可他們中學時結下的友誼猶如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依然潔白閃耀。
問題:1.請從③④段中找出兩個錯別字,從第⑤段中找出一處病句,并改正。2.請從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對這篇作文進行簡要的評價,并指出修改意見。

答案: 1.【參考答案】錯別字:第③段,“頭昏腦脹”應為“頭昏腦漲”,第④段,&...
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

認真閱讀以下《滕王閣序》的教學片段,完成下列各題。案例:師:上兩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作者王勃,疏通了文句,整體把握了全文框架,品味了文中的警句,充分感受到了王勃的不羈才情。文章的思想性也很強,雖有對時運不濟的感嘆,但更有窮且益堅的豪情。同時,我們還注意到,《滕王閣序》作為一篇典范的駢體文,除了某些虛詞襯詞外,全篇都用了對偶的修辭方法。對偶其實也就是我國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生:對聯(lián)。師:老師上節(jié)課曾結合課文講到了對聯(lián)的基本規(guī)范,同學們還記得其要點嗎?生:字數(shù)相等,詞性相同,節(jié)奏相仿,平仄相諧,文字相關,強弱相當,內容相別。師:很好。咱們今天就學學王勃,試寫幾副對聯(lián)。大家有信心嗎?生:有!師:我先介紹自己結合課文內容寫的幾副對聯(lián),算是拋磚引玉。然后同學們用大約15分鐘時間各擬一副對聯(lián),當然多的話就更好了。盡量做到對仗工整,格調健康,有辭彩,有內涵。寫好后就抄到黑板上,以便大家欣賞。注意要豎著寫,符合對聯(lián)的書寫習慣。好,現(xiàn)在我先寫上我自己擬的三副對聯(lián):“千言美文繪千里盛景,光照千古文苑;一座高閣吟一篇華章,名成一介書生”“蘸秋水神筆馳騁,接長天逸興遄飛”“彩筆描美景,江山共秀千里目;奇思賦華章,日月同輝萬古文”。(學生小聲議論,有的開始冥思,有的埋頭書寫,七八分鐘后陸續(xù)有人上黑板書寫)師:看起來差不多了,尚未寫好的可以繼續(xù)寫。請已經寫好對聯(lián)的同學自己看黑板朗讀你的對聯(lián),也可以簡要說說自己在構思上的追求。生:我的對聯(lián)是:“雄州美景窮彭蠢,俊彩奇文灑潘江。”生:我的一副是:“高閣寄雅興,雄州出俊杰。”生:我的對聯(lián)是:“路出名區(qū),童子語驚四座;躬逢盛餞,書生文醉千秋。”生:我的是:“把酒抒懷騰蛟起鳳,臨風縱筆撼岳驚天。”我想起了《岳陽樓記》中的“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一句,把“把酒臨風”四字分開用在這兒了。師:用得好!生:我寫的是:“險路不墜青云志,征途豈移白首心。”主要著眼于王勃文中所表達的愈挫愈奮的豪情。生:我的一副寫得相當短:“長天尋孤鶩,秋水惜落霞。”化用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由于王勃寫下這篇文章后不久渡海遇難,所以我這里的“孤鶩”和“落霞”都有借喻王勃的意思,不知是否得當?師:我覺得相當不錯,“惜”字極佳,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痛失英才之情。不過我覺得把“尋”改成“覓”似乎更好些,“尋”和“惜”都是平聲,不太相諧,你說呢?生:我同意。這樣一改,不但平仄相諧,意味也好了,“尋”字過于口語化。生:我寫的一副也有這方面的意思:“壯志未酬恨英年早逝,華章不朽欣大才永生。”我在嘆息王勃的生命“數(shù)量”太短的時候,卻又為他的生命“質量”之高而欣慰。師:你的思考很有辯證色彩。的確,有的人“壽短”卻能不朽,有的人壽長反而“速朽”,重要的是在有生之年應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貢獻,讓生命放射出光芒!生8:我有一副,由于剛寫完,沒來得及抄到黑板上,先念出來:“滾滾贛江水,載一曲浩歌一曲絕唱;巍巍滕王閣,傳千秋佳話千秋美文。”我的意思是,王勃的《滕王閣序》既是美文,又是“絕唱”。師:寫得很有氣魄,既有疊詞,又有數(shù)詞,且對仗相當好,實為難得。……
問題:1.閱讀上述教學案例,這則教學案例給了你什么啟示?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地方?請選擇幾個角度進行評析。

答案: 1.【參考答案】這是一篇成功的教學案例,這種成功不僅僅體現(xiàn)在教師讓學生認識了對聯(lián)的知識,更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與課文...
微信掃碼免費搜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