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下面是某教師在講授《中外的交往與沖突》一課時的教學片段:師:鄭和的船隊是由不同類型的船只組成的一支艦隊,最多的時候達到200多艘。這么多艘船只在海面上航行,為防止船只的碰撞和流散,需要編排成有序的陣形前進。船隊是怎么排列的呢?(出示船隊模擬效果圖,學生進行觀看)師:鄭和的船隊編排成了這樣的飛燕陣。在船隊中主要有五種類型的船只:寶船,這是船隊的帥船,由鄭和和使團的領導成員乘坐,還載有明朝送給海外各國的禮物和各國回贈的珍寶;戰(zhàn)船和坐船,這是保衛(wèi)船隊安全的護航作戰(zhàn)船,在戰(zhàn)船上還載有火炮,防止武裝侵襲;糧船和水船,這是為整個船隊提供淡水和糧食的后勤補給船。這五種類型的船只是怎么排列的呢?(生思考并設計船只的排列順序,師出示《鄭和船隊編隊示意圖》)師:為什么把寶船放在最中間呢?生1:安全,便于指揮。師:在沒有現代化通訊工具的古代,在海上航行,船隊怎么進行指揮和保持聯(lián)絡呢?生2:旗子、燈籠。師:在白天,揮舞不同大小、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旗幟,形成旗語來傳達命令;晚上,通過懸掛燈籠來保持彼此的聯(lián)系。如果遇到能見度比較差的霧天或陰雨天,該怎么辦呢?生3:聲音。師:對,用音響信號,通過聲音的大小、強弱、緩急來傳達不同的命令。問題:請對該教學片段中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做出點評。
答案:
該教師根據初中學生的實際情況,較好地運用了歷史情境教學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在學習鄭和下西洋的意義的問題時,必然會涉及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