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我原來在小學是個很愛提問的人,可是每次提問都被否定了。記得有一次,甲老師在教古詩《春曉》時,我覺得有疑問,就問:"老師說詩人春天好睡覺,連天亮都不曉得,那他夜里怎么能聽見風雨聲呢?"甲老師很不以為然地說:"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嗎?"我還想再問,老師揮手讓我坐下,環(huán)視一下全班同學,多少帶點嘲笑口吻說道:"大家說說看,是他對還是老師對?"同學們毫不猶豫地回答:"老師對!"當時我感到很尷尬,竟然對自己的判斷產(chǎn)生了無端的懷疑。我上了中學以后,就很少提問了。
材料2:下面是閱讀課《灰姑娘》的一個片斷。在課堂上,乙老師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請大家獨立思考回答。她所提的最后一個問題是:"這個故事里有一處錯誤,誰能把它找出來?"大家紛紛打開課本,開始認真地閱讀,過了一會,一個孩子高高舉起手說:"老師,我發(fā)現(xiàn)了錯誤。明明說好到午夜十二點的時候,一切東西都變回原來的樣子,可灰姑娘的水晶鞋卻沒有變,這就是錯誤。""太棒了!"老師示意他坐下后,對全班同學說:"孩子們,你們看,偉大的作家也會犯錯誤。我敢肯定,將來你們中間如果有人成為作家,一定比他還要棒,我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同學們頻頻點頭。
問題:結(jié)合材料分析甲、乙兩位老師的學生觀。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班主任在班上發(fā)起"評最壞學生"的活動,要評出全班最壞的3個學生。男生小李被評為第3個最壞學生,同學們給他列出了16條罪狀。那天放學回家,媽媽發(fā)現(xiàn)小李無精打采,一問才知真相。媽媽很憤怒,但她還是冷靜地要求班主任收回這次評選結(jié)果。班主任卻說,這是全班同學的共同呼聲,他本來就是最差學生。還說:"自尊心是自己樹立的,不是別人給的。"從此以后,小李就不太想去上學了,總是想方設(shè)法找借口逃學,最后,媽媽不得不為他轉(zhuǎn)了學。
問題:評價從教師職業(yè)理念角度分析該班主任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