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生物利用度是指()

A.血漿藥物濃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時間
B.經任何給藥途徑給予一定劑量的藥物后到達全身血液循環(huán)內藥物的百分率
C.機體消除器官在單位時間內清除藥物的血漿容積
D.給藥24小時內的AUC與MIC比值
E.血漿和組織內藥物分布達到平衡后體內藥物按此時的血漿藥物濃度在體內分布時所需的體液容積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決定藥物每天用藥次數(shù)的主要因素是()

A.血漿蛋白結合率
B.吸收速度
C.消除速度
D.作用強弱
E.起效快慢

2.單項選擇題關于藥效動力學的參數(shù),描述不正確的是()

A.MIC是指在體外培養(yǎng)18~24小時后能抑制培養(yǎng)基內致病菌生長的最低抗菌藥物濃度
B.MBC是指能夠殺滅培養(yǎng)基內細菌或使細菌數(shù)量減少99.9%的最低抗菌藥物濃度
C.AUC可以估計進入體循環(huán)的藥量
D.Cmax是指給藥后達到的血漿藥物濃度的峰值,表明藥物的吸收速度大于消除速度
E.PAE是指細菌與抗生素短暫接觸,當藥物清除后,細菌生長仍然受到持續(xù)抑制的效應

3.單項選擇題產生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的主要菌株、主要病原菌是()

A.弗勞地枸櫞酸菌、銅綠假單胞菌
B.大腸埃希菌、產酸克雷伯菌
C.陰溝腸桿菌、黏質沙雷菌
D.肺炎克雷伯菌、陰溝腸桿菌
E.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4.單項選擇題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機制是()

A.產生氨基糖苷鈍化酶
B.產生DNA螺旋酶
C.孔蛋白缺如
D.具有外膜藥物泵出蛋白
E.產生β-內酰胺酶

5.單項選擇題細菌對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獲得性耐藥的主要機制是()

A.藥物作用靶位的改變
B.細菌產生氨基糖苷鈍化酶
C.主動排外
D.細菌產生β-內酰胺酶
E.DNA螺旋酶的改變

最新試題

老年男性,農民,62歲,不規(guī)則發(fā)熱、咳嗽、咳痰、咯血2個月,既往有肺結核病史,發(fā)病前1周曾清理自家谷倉,胸部CT見一圓形結節(jié),經皮肺穿刺病灶內找到大量角狀、有隔膜的分枝菌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下列哪項造成腎后性急性腎功能不全()

題型:單項選擇題

常用血液凈化技術中CVVH指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患者男性,65歲,COPD已10年,近一個月來癥狀加重伴呼吸困難。查血氣分析示:pH7.20,PaO252mmHg,PaCO278mmHg,HCO3-35mmol/L,該患者的酸堿失衡類型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患者男性,30歲,因前日淋浴受涼后,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咳鐵銹色痰,首選藥物青霉素G治療,為什么不宜口服()

題型:單項選擇題

關于腹腔間室綜合征的病理生理,描述不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患者男性,50歲,車禍致多發(fā)傷,顱內血腫,全身多處骨折,骨折已簡單處理,昏迷狀,入住ICU已2周,現(xiàn)體溫升高,氣道內分泌物多,經纖維支氣管鏡(纖支鏡)通過防污染毛刷采取下呼吸道分泌物培養(yǎng)檢到白色念珠菌,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患者男性,38歲,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置換術后2周,發(fā)熱10天,疑診人工瓣膜心內膜炎,則最可能的致病菌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患者女性,30歲,2周前出現(xiàn)體溫升高,皮膚廣泛出血點,來院就診。查體:胸骨下端壓痛,實驗室檢查白細胞增多,被診斷為急性白血病,用甲氨蝶呤治療,甲氨蝶呤進入白細胞的轉運方式為()

題型:單項選擇題

患者男性,25歲,有糖尿病史5年,胰島素治療中斷,后出現(xiàn)厭食,惡心,嘔吐,口渴,多尿,昏迷入院。查體:血壓下降,血糖30.2mmol/L,尿糖(++++),尿酮(++),pH7.25,此例患者昏迷的原因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