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用以表示血漿毒物濃度隨時間的動態(tài)過程
B.以血濃度為縱坐標(biāo),以時間為橫坐標(biāo)
C.靜注染毒時量曲線可以分為潛伏期、持續(xù)期及殘留期三個部分
D.峰濃度一般與毒物劑量呈正比
E.殘留期長短與消除速率有關(guān)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消除率
B.消除速率常數(shù)
C.曲線下面積
D.表觀分布容積
E.生物利用度
A.物種間尿液pH值差異
B.與血漿蛋白質(zhì)結(jié)合能力差異
C.腎主動分泌差異
D.BC對
E.ABC都對
A.血腦屏障血管內(nèi)皮細胞結(jié)合緊密,細胞間僅有較小的空隙
B.血腦屏障轉(zhuǎn)運體多藥耐藥蛋白的存在可將某些毒物運回血液
C.星狀細胞包圍毛細血管
D.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組織間液蛋白濃度較機體的其他部位低
E.脂溶性低的更易于通過血腦屏障
A.物質(zhì)分子由濃度高的部位向濃度低的部位分散
B.消耗能量
C.需要載體
D.轉(zhuǎn)運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選擇性
E.具有競爭抑制性
A.簡單擴散
B.易化擴散
C.濾過
D.膜動運動
E.主動轉(zhuǎn)運
最新試題
一種pH是6.8的有機堿在消化道中最好的吸收部位是()
致畸作用的敏感期是()
1990年對某鋼鐵公司放射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細胞微核率進行了測試。結(jié)果141例放射工作者的淋巴細胞微核率為0.943‰,正常對照組淋巴細胞微核率為0.31‰。95%正常值范圍0-1‰,放射工作者微核率雖比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停止接觸后,此種差異仍然維持一年,但處于正常值范圍,是否有損害作用。有助于評價的指標(biāo)是()
脂溶性外來化合物通過生物膜的主要方式是()
急性毒性試驗?zāi)康氖牵ǎ?/p>
正向突變試驗基因位點是()
溴化苯在體內(nèi)代謝為環(huán)氧化物后成為肝臟毒物。如果事先給予實驗動物SKF一525A,則溴化苯的肝毒性明顯降低,原因是抑制了()
蓄積作用是()
鳥嘌呤N-7位烷化作用的后果有()
物種差異影響化合物的毒性的例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