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力,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囉^日本一國,與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維新之政為日幾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觀……——孫中山《上李鴻章書》1894年6月
材料2:革命為唯一法門……我們必須傾覆滿洲政府,建立民國。革命成功之日……廢除專制,實行共和?!獙O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戲院的演說》1903年12月
材料3:我已囑國民黨進行民族革命運動之工作,俾中國可免帝國主義加諸中國的半殖民地狀況之羈絆。為達此目的起見,我已命國民黨長此繼續(xù)與你們提攜?!獙O中山《致蘇俄遺書》1925年3月

為了實現材料3所述的“民族革命”,孫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年中,在思想和方針政策上有何重大發(fā)展?促成這些重大發(fā)展的客觀原因有哪些?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3.單項選擇題孫中山把舊三民主義發(fā)展為新三民主義的偉大功績不可磨滅,其依據不包括()。

A.是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
B.對中共制定民主革命綱領起了指導作用
C.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要求
D.對國民大革命運動的發(fā)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最新試題

下圖是1920年元旦孫中山寫給中國國民黨人的勉詞:“喚起民眾,導之以奮斗;實現革命,繼之以努力。”這表明孫中山()。

題型:單項選擇題

簡述孫中山在晚年時期其政治思想、政策上都發(fā)生了哪些重大變化?

題型:問答題

根據材料,孫中山的民族主義前后不同,從中你對孫中山有怎樣的認識?

題型:問答題

“先生”一生與時俱進,不斷適應時代發(fā)展潮流。表現之一就是其革命理論的不斷完善與創(chuàng)新。試概述“先生”革命理論的最重大轉變是什么,并簡析其轉變的原因。

題型:問答題

根據材料1,分析梁啟超提出“中華民族”“民族國家”等概念的原因。

題型:問答題

關注民生問題一直貫穿著孫中山先生的一生,與舊三民主義相比,新三民主義含有一定的富民思想,主要表現在()。

題型:單項選擇題

據材料一說明孫中山當時的民族主義的宗旨是什么?這種看法有何局限和失誤?

題型:問答題

中國近代史上,先進知識分子不斷向西方學習,探索救國真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材料中“這場革命”指什么歷史事件?“先生”指的是誰?

題型:問答題

依據材料3,概括孫中山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主要觀點。

題型:問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