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般情況下,大中橋勘探點應沿橋址縱斷方向布置,并不應超出墩臺基礎輪廓線
B.砂土應分層取樣,進行顆粒分析
C.當?shù)卣鸱逯导铀俣炔恍∮?.1g時,應判定飽和粉土及砂土的液化可能性
D.一般性鉆孔勘探深度應為20~40m,控制性鉆孔勘探深度應為30~60m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高路堤、深路塹
B.支擋建筑物
C.改河改溝工程
D.小橋涵及早橋工程
A.1:10000~1:500000
B.1:2000~1:5000
C.1:500~1:10000
D.1:200
A.工程地質(zhì)調(diào)繪
B.物探
C.鉆探
D.原位測試
A.踏勘
B.初測
C.定測
D.補充定測
A.預可行性研究
B.可行性研究
C.初步設計
D.施工圖設計
最新試題
邊坡工程應采用動態(tài)設計、信息化施工。應對地下水動態(tài)、支護結(jié)構內(nèi)力與變形、()、()和坡體變形進行監(jiān)測。
勘探深度應穿越滑動面進入穩(wěn)定地層3m 以上,()勘探深度應穿越滑動面進入穩(wěn)定地層()m以上,且滿足滑坡治理需要。
當靜力觸探試驗貫入深度超過()m,或穿越厚層軟土后再貫入硬土層或密實砂層時,宜采用導向管或采取防孔斜措施;也可配置()量測觸探孔的偏斜角,校正土層界線的深度。
采用鉆探時,鉆至接近預計滑動面/帶以上5m 或滑動面/帶時,應采用干鉆或空氣鉆進方式;并宜增大鉆壓、降低轉(zhuǎn)速,提高();回次進尺不得大于()m,并應及時檢查巖芯,采取原狀樣,確定滑面位置。
采用樁基礎,勘探深度應大于預計樁端以下3倍~5倍設計樁徑,且不小于()m;對樁身設計直徑大于()mm,不應小于5m。
巖土工程勘察方法和勘察手段的選擇,應在()和()的基礎上,根據(jù)工程類型、勘察階段、勘察等級、場地地質(zhì)條件、勘察手段的適宜性和收集的既有資料,采用綜合勘察方法查明建設場地的巖土工程條件。
建/構筑工程進行可行性研究勘察,當搜集資料不能滿足要求時,可進行()和輔以少量的勘探、測試工作??碧近c間距宜為200m~400m,勘探深度應進入穩(wěn)定地層或()。
砂土應描述顏色、礦物組成、()、顆粒形狀、黏粒含量、濕度、()等。
勘探手段宜采用鉆探、井探;采取土試樣宜在基礎下和基礎外側(cè)同時進行,并應布置一定數(shù)量的標準貫入試驗、()或旁壓試驗等原位測試,有條件時應進行地基土的荷載試驗,提供主要受力層的比例界限荷載、()、變形模量和回彈模量。
相鄰勘探點揭示的潛在基礎持力層層面變化大于()%時、影響基礎設計和施工方案的選擇時,應根據(jù)墩臺布置加密勘探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