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質(zhì)量10kg,落距50cm
B.質(zhì)量63.5kg,落距76cm
C.質(zhì)量63.5kg,落距100cm
D.質(zhì)量120kg,落距100cm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平板載荷試驗要求,同一土層參加統(tǒng)計的試驗點不應少于(),當試驗實測值的極差不超過其平均值的30%時,取此平均值作為該±層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A.1點
B.2點
C.3點
D.4點
A.5%
B.10%
C.12%
D.15%
A.參數(shù)用于地基或土堤在施工期已充分排水固結(jié),后期的剪切破壞過程也得到充分排水條件下的穩(wěn)定性
B.參數(shù)用于地基或土堤在施工期已完成排水固結(jié),后因急劇施加外荷條件下的穩(wěn)定
C.參數(shù)用于建筑物在很短期內(nèi)完成,或預計施工期內(nèi)地基土不固結(jié)不排水條件下的穩(wěn)定
D.砂土地基抗剪強度
A.0.15MPa-1
B.0.26MPa-1
C.0.38MPa-1
D.0.42MPa-1
A.在橫坐標軸以破壞時的σ1為圓心,以(σ1-σ3)/2為半徑
B.在橫坐標軸以破壞時的σ3為圓心,以(σ1-σ3)/2為半徑
C.在橫坐標軸以破壞時的(σ1+σ3)/2為圓心,以(σ1-σ3)/2為半徑
D.在橫坐標軸以破壞時的(σ1~σ3)/2為圓心,以(σ1+σ3)/2為半徑
![](https://static.ppkao.com/ppmg/img/appqrcode.png)
最新試題
對可能沿巖土界面滑動的邊坡或涉水邊坡,后部應()可能滑動的后緣邊界,前緣應()可能的剪出口位置。
當靜力觸探試驗貫入深度超過()m,或穿越厚層軟土后再貫入硬土層或密實砂層時,宜采用導向管或采取防孔斜措施;也可配置()量測觸探孔的偏斜角,校正土層界線的深度。
邊坡工程應采用動態(tài)設計、信息化施工。應對地下水動態(tài)、支護結(jié)構(gòu)內(nèi)力與變形、()、()和坡體變形進行監(jiān)測。
鉆探現(xiàn)場可采用肉眼和手觸鑒別方法,也可采用()量測土的狀態(tài),用()試驗判別巖石風化程度和強度。
每個地貌單元應布置勘探點,在地貌單元交接部位和地層變化較大的地段,勘探點應(),在地形平緩地區(qū),可按()布置勘探點。
巖土工程勘察方法和勘察手段的選擇,應在()和()的基礎上,根據(jù)工程類型、勘察階段、勘察等級、場地地質(zhì)條件、勘察手段的適宜性和收集的既有資料,采用綜合勘察方法查明建設場地的巖土工程條件。
采取軟土試樣應采用(),每一軟土層采取軟土試樣數(shù)量應滿足()要求。
采用鉆探時,鉆至接近預計滑動面/帶以上5m 或滑動面/帶時,應采用干鉆或空氣鉆進方式;并宜增大鉆壓、降低轉(zhuǎn)速,提高();回次進尺不得大于()m,并應及時檢查巖芯,采取原狀樣,確定滑面位置。
膠結(jié)性差的地層、軟弱破碎帶或潛在滑動帶,應采用()巖芯管或()巖芯管配合SM 植物膠沖洗液鉆進,提高巖芯采取率。
巖溶地基的處理措施一般可采用()、跨蓋、()和排導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