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某是一名來自汶川的18歲的武警戰(zhàn)士,在地震中不幸失去了所有的親人。他強忍著失去親人的痛苦,堅持奮斗在第一線,爭取救下更多人的生命。但是不幸的是在一次救援中,房屋在余震中二次坍塌,尤某被掩埋其中,后雖被隊友救出,但他還是失去了自己的雙腿,并伴有多種并發(fā)癥,需長期治療。部隊為了表彰尤某在抗震救災中的優(yōu)秀表現(xiàn),特記二等功一次。尤某不僅承受著失去親人的痛苦,還要面對和適應自己身體殘疾的事實,并且他也開始擔憂自己退伍后的生活。
問題:1.根據(jù)優(yōu)撫醫(yī)院社會工作服務對象界定的標準,判斷尤某是否屬于服務對象范圍內(nèi)?2.若要為尤某提供具體的服務,主要內(nèi)容包括哪些?
蘇某,男,1990年10月生,初中未畢業(yè),案發(fā)前無業(yè),住上海某區(qū)。2010年1月因涉嫌尋釁滋事罪被取保候審,同年11月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緩刑1年。目前,在上海某工廠工作。蘇某長得人高馬大,小時候性格溫和,說話輕生細氣,讀小學的時候尚能遵守紀律,從不和別人打架,人也很聰明,讀書成績不錯,老師和同學都比較喜歡他。10歲時父母離異,此后他一直和母親生活在一起。母親經(jīng)常在外面打麻將,對他不管不問,他總是玩到很晚才回家,回家后,有時候吃方便面,有時候連方便面都吃不到。到初中一年級,由于成績不好而留級,此后再也沒有心思讀書,終日和一幫社會閑散人員打成一片,參與打架斗毆,初中未畢業(yè)就在社會上游蕩。蘇某看不起母親,更不服從母親對他的管教,常常對母親說:"你有什么資格來教育我?"蘇某的主要興趣就是打游戲。案發(fā)后蘇某畏罪逃到外地打工,后回上海自首被判緩刑,蘇某姨媽孫女士把蘇某母子接到自己辦的工廠居住。為此.蘇某很不滿意。蘇某有一個不良的朋友圈子,大約六七個人,多數(shù)被判過刑,蘇某經(jīng)常和他們在一起玩。蘇某被孫女士拉到社會工作機構進行強制矯正。
【問題】根據(jù)蘇某的情況,制訂一份服務計劃。
老于是刑滿釋放人員,現(xiàn)年38歲,出獄后一直找不到工作,靠擺修鞋攤維持生活。后因道路改建,修鞋攤的生意也不得不終止。他天天到社區(qū)去吵,要求解決工作問題。
【問題】 如果你是一名專業(yè)社會工作者,請根據(jù)案例情況,擬訂一份個案服務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