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系統(tǒng)設計的研究對象包含()。
(1)學習層次
(2)教學層次
(3)管理層次
(4)機構層次
A.(1)、(2)、(3)
B.(2)、(3)
C.(1)、(2)、(3)、(4)
D.(3)、(4)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教學系統(tǒng)設計是連接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橋梁,它運用現(xiàn)代教育觀念和現(xiàn)代教學方法,以()為理論基礎。
(1)學習理論
(2)教學理論
(3)系統(tǒng)論
(4)傳播論
A.(1)、(3)
B.(2)、(3)、(4)
C.(1)、(2)、(4)
D.(1)、(2)、(3)、(4)
與“5W”模式相比,香農(nóng)的傳播模式增添了如下哪些要素所以更為完善()。
(1)信源
(2)編碼
(3)干擾
(4)反饋
(5)信宿
A.(1)、(2)
B.(1)、(2)、(3)
C.(3)、(4)、(5)
D.(3)、(4)

最新試題
非正式群體,對學生個體和正式群體具有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教師在管理非正式群體的時候正確的做法不包括()。
記筆記時,章與章,節(jié)與節(jié)之間,重要的標題與其他詞句之間都留出一定的空行,以便日后查閱時一目了然,這體現(xiàn)了知覺選擇性中的()。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對某一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觀點和見解,但是為了避免非議和排斥,而放棄了自己創(chuàng)造性的觀點和想法,這是一種()現(xiàn)象。
學生善于利用老師的幫助以及通過同學間的合作與討論來加深對內(nèi)容的理解,這種策略屬于()。
某校開發(fā)了學法指導課程模型,該模型首先向?qū)W生講授知識的原理,讓學生獨立完成導學案的知識填充,然后讓學生分小組交流學習得失,討論各自疑惑,力求在小組內(nèi)討論解決,教師再針對各小組的疑點、難點與無法解決的問題進行答疑,糾正,并適時點評總結。該課程模型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過程中()的基本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