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了解內部控制時可以實施重新執(zhí)行程序 B.注冊會計師在了解內部控制時,應當評價控制的設計,并確定其是否得到執(zhí)行 C.除非存在某些可以使控制得到一貫運行的自動化控制,否則注冊會計師對控制的了解并不足以測試控制運行的有效性 D.詢問本身并不足以評價控制的設計以及確定其是否得到執(zhí)行,注冊會計師應當將詢問與其他風險評估程序結合使用
A.由于實質性程序的目的在于更直接地發(fā)現(xiàn)重大錯報,因此在期中實施實質性程序時需要權衡其成本與效益 B.如果擬利用以前審計中實施實質性程序獲取的審計證據(jù),注冊會計師應當在本期實施審計程序,以確定這些審計證據(jù)是否具有持續(xù)相關性 C.將期中實施實質性程序得出的結論延伸至期末,注冊會計師僅需在期末實施實質性程序 D.如果針對剩余期間注冊會計師可以通過實施實質性程序或將實質性程序與控制測試相結合,較有把握地降低期末存在錯報而未被發(fā)現(xiàn)的風險,注冊會計師可以考慮在期中實施實質性程序
A.控制測試的性質是指控制測試所使用的審計程序的類型及其組合 B.計劃從控制測試中獲取的保證水平是決定控制測試性質的唯一因素 C.控制測試程序包括詢問、觀察、檢查和重新執(zhí)行 D.當擬實施的進一步審計程序主要以控制測試為主,尤其是僅實施實質性程序無法或不能獲取充分、適當?shù)膶徲嬜C據(jù)時,注冊會計師應當獲取有關控制運行有效性的更高的保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