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下列工件的淬火及回火溫度,并說明其回火后獲得的組織和大致的硬度: (1)45鋼小軸(要求綜合機械性能); (2)60鋼彈簧; (3)T12鋼銼刀。
有兩個含碳量為1.2%的碳鋼薄試樣,分別加熱到780℃和860℃并保溫相同時間,使之達到平衡狀態(tài),然后以大于VK的冷卻速度至室溫。試問: (1)哪個溫度加熱淬火后馬氏體晶粒較粗大? (2)哪個溫度加熱淬火后馬氏體含碳量較多? (3)哪個溫度加熱淬火后殘余奧氏體較多? (4)哪個溫度加熱淬火后未溶碳化物較少? (5)你認(rèn)為哪個溫度加熱淬火后合適?為什么?
最新試題
青銅具有良好的鑄造性。
球化退火可以作為所有鋼件的預(yù)備熱處理。
在A1-550℃之間等溫時,隨過冷度增大,珠光體型組織的片間距增大。
工件滲碳后必須淬火和高溫回火,使表層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
鋼的淬透性是鋼材的本質(zhì)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