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發(fā)熱,天明熱退身涼,但熱退時無汗,為溫病后期,余邪留伏陰分之象。
日晡:即申時,相當于午后3—5時。指發(fā)熱于午后為甚,是陽明腑實證的表現。
熱勢熾盛,通體皆熱,不惡寒但惡熱,為邪入氣分,邪正劇爭,里熱蒸迫之象。
是形容心慌心跳,并伴有空虛之感。多見于溫熱病后期,是腎陰虧虛,陰不戀陽,心陽浮動,虛風旋擾的表現。
最新試題
試述白疒咅的形成及其診斷意義。
診斷溫病為什么要驗齒?驗齒包括哪些內容?
溫病發(fā)熱與內傷發(fā)熱有何不同?
如何認識發(fā)熱的重要性?不同階段其屬性是否相同?
紫舌主要有哪些類型?其診斷意義是什么?
溫病舌質絳和紫所主病證有何異同?
舌質光紅柔嫩與舌質絳而光亮如鏡的主病有什么不同?
溫病邪入營分與濕邪困脾之口渴有何不同?應如何辨別?
熱閉和痰蒙的神昏譫語,如何辨別?
在溫病中絳舌的不同表現其主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