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勢與學習
[美]蘇珊·戈爾丁·梅多
①手勢可能通過分擔認知壓力來幫助學習。如果一個問題很難,手部動作可以完成一部分必要的“思考”,就像把問題寫下來可以使它易于解決一樣。為了驗證這個觀點,我和同事讓受試者去完成一些類似記憶一組單詞等用來開發(fā)認知潛力的任務,在完成過程中要配合使用手勢,然后,我們對使用手勢的效果進行評估。如果手勢可以在解決問題時減輕腦力活動的負擔,那么做手勢就應該有助于提高人們記憶單詞的能力。
②我的團隊在2001年發(fā)表了一項研究,內容是讓孩子和成人記憶一系列詞匯,然后讓他們解決一個數(shù)學問題并為他們的答案做出解釋。受試者在解釋一部分問題時做了手勢(解答其他問題時則沒有使用手勢)。我們發(fā)現(xiàn),如果受試者使用了手勢,他們就能夠回憶起更多詞匯。這意味著,手勢減輕了數(shù)學問題帶來的認知負擔,節(jié)省了更多腦力,所以能記住更多單詞。
③最近,在讓5至7歲的兒童解釋他們對質量守恒問題的看法時,我和心理學家同事雷迪·平也發(fā)現(xiàn)了手勢在減輕認知負擔方面的類似作用。
④這樣看來,打手勢這種方法似乎能從意識中釋放信息,提高思維能力,使我們可以關注其他事物或者難題的其他方面。
⑤大體上講,邊說話邊打手勢可以減輕描述復雜問題時的負擔,例如講一個錯綜復雜的故事、介紹兩個人的關系,或者解釋重力如何起作用等。手部運動可以使講述變得更輕松,使你可以注意談話的其他方面,比如聽眾的面部表情,或者你接下來要說什么。
⑥在課堂上,手勢有更多的用處。如果老師仔細留意學生的手部動作,也許可以看出他們對知識掌握到什么地方了,從而決定下一步教授什么。老師還可以通過學生的手勢判斷他們的想法錯在哪里,并幫助他們改正。因此,老師應該鼓勵學生使用手勢,不僅是為了知道學生掌握了些什么,而且可以促進孩子智力更好地發(fā)展。
⑦此外,老師可以把手勢整合到教學中去。我們的研究顯示,當老師口頭講述一個正確的策略,手勢卻表示另一種策略而造成語言和手勢不符時,學生受益最大。例如,對于“7+2+4=()+4”這樣一個題目,老師嘴里說“你們可以通過讓等式兩邊相等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是平衡策略,但同時老師的手勢表達的卻是加減策略。也就是說,老師依次指著等式兩邊的7、2和4,然后在等式右邊的4旁邊做出一個減去的手勢(意思是把等號左邊的數(shù)字加起來,然后減去等號右邊的數(shù)字)。提供兩種不同形式的策略,似乎為孩子如何解決問題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但是老師需要注意,千萬別無意中用手勢誤導學生,因為手部動作也可以像語言一樣造成誤導。不過一般來說,在課堂上開展手勢教育,可以使學生更容易獲取知識。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文章題目“母親的心”有哪兩層含義?
小屋的出現(xiàn),()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風景的內容。
乾隆時期,工匠們造了一個兩層樓高的紫檀大鐘,乾隆知道后為什么大發(fā)雷霆?
《拿來主義》一文的重點是論證拿來主義,但前面用了大量篇幅論述了“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對其作用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請你用簡潔的語言說說題目“輕放”的含義。
在《我的空中樓閣》一文中,李樂薇筆下的“空中樓閣”不具有的特點是()。
依照選文《論真性情》的觀點,請你從下面文化名人或者文學形象中選取一個,結合與其相關的文學作品對他是否有真性情進行評析。陶淵明、蘇軾、《孤獨之旅》中的杜小康
下列對“真性情”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這段文字的說明對象是什么?
欠債還錢,本是天經(jīng)地義。父親卻勸“我”不必催促,你認同父親的這種做法嗎?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