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組有關自由觀的材料。
材料1:霍爾巴赫認為,“人的任何行為舉止都是不自由的”,自由是“一種純粹的幻想”。“人在他生存的每一瞬間,都是在必然性掌握之中的一個被動的工具”,“人在他的一生中沒有一刻是自由的”,只能服從必然性和“宿命”的擺布。(摘自霍爾巴赫:《自然的體系》,上卷)
材料2:薩特認為,自由是人的存在方式,自由與人不可分。自由就是“選擇的自主”,“這個選擇永遠是無條件的”,不“附屬于”“任何必然性”,“不受因果關系制約”,無任何根據(jù)和是非標準。因此,“人是絕對自由的,人就是自由”。(摘自薩特:《存在與虛無》和《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
材料3: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在幻想中擺脫自然規(guī)律而獨立,而在于認識這些規(guī)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guī)律為一定的目的服務”。“自由就在于根據(jù)對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認識來支配我們自己和外部自然;因此它必然是歷史發(fā)展的產物”。“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6頁。)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https://static.ppkao.com/ppmg/img/appqrcode.png)
最新試題
任何上層建筑的產生、存在和發(fā)展,都能直接或間接地從社會的經濟結構中得到說明。
壟斷時期,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不僅經濟領域的競爭多種多樣,而且還擴大到經濟領域以外進行競爭。
在社會發(fā)展過程的矛盾系統(tǒng)中,各種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平衡的。
社會主要矛盾是處于支配地位,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一定階段上起主導作用的矛盾。
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各地區(qū)在金融業(yè)務、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協(xié)調、相互滲透、相互競爭不斷加強,使全球金融市場更加開放、金融體系更加融合、金融交易更加自由的過程。
當舊的生產關系嚴重阻礙生產力,舊的上層建筑又極力維護舊的經濟基礎時,必須通過社會革命這一手段來摧毀或掃除歷史前進的障礙。
社會發(fā)展理念特別是路線、方針、政策是否,取決于它們能否反映社會存在。
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立及其與農民起義的結合,促使無產階級有了科學的理論指導。
生產關系總是從相對穩(wěn)定到新舊更替,再到相對穩(wěn)定。
人與自然的和諧并不是放棄對自然的改造和利用,而是以合乎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的方式來改造和利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