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合理調整工商業(yè)
B.沒收官僚資本
C.與變革生產關系同步進行
D.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準備、中國共產黨、敵人、改造、經濟建設
B.敵人、解放軍、中國人民、美國、解放
C.嚴重、困難、農民、地區(qū)、解放
D.中國人民、侵略、中國、美帝國主義、祖國
A.農村的生產關系已出現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環(huán)節(jié)
B.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
C.這是由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最好形式
D.經濟建設的速度超越了客觀規(guī)律

最新試題
“五行八作”這一成語源起南宋,是都城對各行各業(yè)的民間泛指和傳統俗稱。當時,市肆各種行業(yè)分別稱為“團”“行”“市”“作分”等?!皥F”“行”“市”多為商業(yè),“作分”則是小手工業(yè)。與該成語出現最有可能相關的是()。
南宋陳耆卿曾說:“古有四民……士勤于學業(yè),則可以取爵祿;農勤于田畝,則可以聚稼穡;工勤于技巧,則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貿易,則可以積財貨。此四者皆百姓之本業(yè)?!边@反映了陳耆卿主張()
唐朝法律曾詳細規(guī)定了對宰殺耕牛的處罰,殺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對殺牛者的處罰更為嚴厲,殺牛者要處徒刑兩年,甚至要刺配充軍。上述規(guī)定反映了()
有詩人這樣寫道,“人說耦耕省牛力,今人皆愛一牛犁。精耕細作中華史,丹青千年載傳奇”。詩中反映的耕作技術出現在()。
1995-1997年,在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的一些銅錢,其中有秦至西漢初的半兩錢。昭平、貴縣、合浦、平樂賀縣等地的漢墓已發(fā)現有不少秦漢的半兩錢、五銖錢。在昭平縣風清一號東漢墓出土了5種錢幣308枚,風清二號東漢墓也出土了3個品種共553枚錢幣。由此可以推斷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