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

馬某與趙某系生意上的朋友。2002年7月8日,兩人在飯店喝酒,馬某說起現(xiàn)在生意難做,不講信義的人越來越多。趙某隨聲附和。一向愛開玩笑的馬某說:老兄,憑咱們的關系,我就給你張借條玩玩都放心。馬某隨即寫了今借趙某人民幣6000元的字條,簽署自己的姓名后放在飯桌上。不料,幾日后,馬某收到法院送達的起訴狀,方知趙某竟以該借條為據將他起訴到了法院,要求他償還借款6000元。法院審理后認為,馬某向趙某出具了借據,又沒有證據證明自己非出于真實意思表示,故雙方債權債務關系成立,支持趙某的訴訟請求。
相關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7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第64條第1款:“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第3款:“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該案的主審法官的做法是否正確?試分析該案主要涉及的司法原則。

答案: 該案的主審法官的做法是正確的。該案主要涉及到的司法原則是法治原則,同時也涉及司法的平等原則和司法獨立原則。具體來說:
題目列表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微信掃碼免費搜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