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此句中的“得眾”:指得到民心。 B.孔子在這里強調(diào)得民心者得到天下,他鼓勵自己和學生們無論在學問和道德上,都應該是堅持不懈,自覺自愿。 C.此句是說:得到民心就會得到國家,失去民心就會失去國家。因此,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養(yǎng)自己的德行。有了德行才會受到別人的擁護,有人擁護才能保有土地,保有土地才能擁有財富,擁有財富了,才可以用于開支。 D.此句出自《大學》。
A.此句大致意思是:孔子說:“對品德不進行培養(yǎng),對學問不進行鉆研,聽到符合道義的好事不能跟著做,有了錯誤不能及時改正,這就是我所擔憂的。” B.孔子在這里說明功虧一簣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勵自己和學生們無論在學問和道德上,都應該是堅持不懈,自覺自愿。 C.此句中的“修”: 指學習、培養(yǎng)。 D.此句出自《孟子》。
A.此句大致意思是:孔子說:“約束自己,讓自己的言行合于禮的規(guī)范,那就是對仁德的踐行。如果有一天人們都做到了這一點,天下的人就會心歸于仁德。踐行仁德取決于每個人自己,哪里在于別人呢?” B.此句大致意思是:“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給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了呢?和朋友往來是不是守誠信了呢?老師所傳授給我的知識是不是復習了呢?” C.此句中的“復”:履行之意。 D.此句出自《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