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選擇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關(guān)于此句下面的解釋或說明比較恰當?shù)挠校ǎ?/strong>
A.此句大致意思是:君子能夠做到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做到和,天下才能歸于道。能夠做到中與和,天地都會賦予他應(yīng)有的位置,萬物就會在中和之中發(fā)育生長。
B.喜怒哀樂的情緒還沒有發(fā)生的時候,心是安靜無所偏倚的,稱之為中;假如情緒之發(fā)生都能合乎節(jié)度,沒有過與不及則稱之為和。
C.此句主要意思是:中,是天下萬事萬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假如能夠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達到圓滿的境界,那么天地萬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D.此句所說的“中”,是穩(wěn)定天下之本;“和”,是為人處世之道。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多項選擇題“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标P(guān)于此句下面的解釋或說明比較恰當?shù)挠校ǎ?/a>
A.此句大致意思是:“與有德之人相處會發(fā)現(xiàn)他有很多不同的樣貌:遠遠瞻望,會覺得他外貌莊重自持,而令人不敢在其面前嬉笑輕??;再與他親近時,會發(fā)現(xiàn)他慈祥可和藹,如春風溫煦;若聽聞他的教誨,則句句確切嚴正,都是激勵人心的話語。”
B.此句中“儼然”:指恭敬莊重的樣子,指行止外貌莊重自持。
C.此句主要意思是:“君子有三變:遠遠望著,莊嚴可畏;向他靠攏,溫和可親;聽他的話,嚴厲不茍。”
D.此句是說君子善變。
2.多項選擇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有得?!标P(guān)于此句下面的解釋或說明比較恰當?shù)挠校ǎ?/a>
A.此句大致意思是:知道應(yīng)該達到的境界才能夠使自己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zhèn)靜不躁;鎮(zhèn)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獲。
B.此句中“止”:指“所當止之地”,即心靈歸宿。
C.此句主要意思是:明白心靈的歸宿,然后就有了確定的志向。有了確定的志向,然后心才會靜,心靜而后生活才能安定,生活安定而后才能靜心思慮,靜心思慮而后才有所得。
D.此句中的“靜”,指內(nèi)心安寧,不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