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句子中加橫線的字是什么意思?這些字后來在字形上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知者見于未萌。(《商君書·更法》) 量要而帶之。(《荀子·禮論》) 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乎說?(《論語·學(xué)而》)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同上) 秦國辟遠。(《史記·范雎列傳》)
閱讀古注,說明句中的假借字: 《詩經(jīng)小雅·棠棣》:“兄弟鬩于墻,外御其務(wù)。”毛傳:“務(wù),侮也。” 《荀子·勸學(xué)》:“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王先謙集解引王念孫:“生讀為性。” 《書·堯典》:“播時百谷。”鄭玄注:“時讀曰蒔”。 《漢書·賈誼傳》:“平居不可屈信。”顏師古注:“信讀曰伸。” 《莊子·逍遙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郭慶藩注:“辯讀為變,與‘正’對文。辯、變古字通。”
最新試題
《切韻》韻母的主要特點是分韻多?!肚许崱讽嵞傅浆F(xiàn)代普通話韻母演變的主要趨勢是()
《廣韻》由陳彭年、丘雍等再度重修,成書于()。共分206 韻。
中古時代的韻書以()為代表,它的體例可稱作三級分類法,它的聲調(diào)系統(tǒng)是平、上、去、入。
()是歷史上的音譯詞,也就是古書里用漢字記錄的外語詞匯,或者非漢族文字記錄的漢語詞匯。
近代漢語語音的代表性音系是()